近代商业模式的变革期
发布时间:2024-11-11   作者:必牛CRM

佳能通过改变技术、客户、分销和服务来挑战施乐!

佳能是一家在多元化之路上屡屡失败的相机制造商。

20世纪70年代,以施乐为首的老牌美国公司深受日本影响。公司。其中,第一家进入美国市场的日本企业不是本田或丰田,而是相机制造商佳能。

施乐最初是一家小型相纸公司,后来通过新复印机开辟了自己的天地,摆脱了柯达的控制。与此同时,佳能也遭到柯达等胶片公司的嘲笑,他们称佳能是“吃胶片的机器”,无论卖多少钱,都只为他们带来好处。

美国市场竞争激烈,日本市场饱和。在这种情况下,佳能作为相机大厂,最终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。

然而,这条路并不容易。 1959年,佳能推出同步阅读器(带语音功能),产品库存堆积在偌大的工厂里,让100多名工程师无事可做。我加入了公司。

1964年佳能推出了另一款计算器(Canola),但由于低价竞争和质量问题再次失败,导致佳能损失达30亿日元。

与冠军施乐的正面对决

即使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,时任企划大臣的嘉井龙三郎(1926-2001,总裁1977-1989)仍然主张多方面的发展道路。与此同时,工程部的山路敬三先生(1927年至2003年、1989年至1993年担任总裁)访问美国后,对施乐914(1959年发布)的发展历史印象深刻,并提出了以下建议。公司进入复印行业。

为了参与复印行业的市场竞争,佳能成立了产品研发部门,并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田中浩(1932年),在获得RCA批准后,他们立即推出了EF型号复印机“佳能FAX1000”。但由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,从1966年起短短几年内赤字就达到了10亿日元。别说施乐了,就连理光都把佳能甩在了后面。

无奈之下,何来、山麓等人决定马不停蹄地向施乐正面发起进攻。换句话说,他们决定开发一种复印机,使用与施乐相同的普通纸,但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。然而施乐拥有1100项专利,突破困难。基于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有志者事竟成”的信念,专利部门的丸岛芳一(1934-)也参与了研究,并与技术人员一起分析了施乐的专利,掌握了施乐的专利技术。技术含量。检查你的权限范围,然后做出更好的计划。

20人的研发团队奋力拼搏,废寝忘食,终于打造出了基于新技术的NP复印机。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导演田中宏的成就。可以说,没有他永不放弃的精神,NP复印机就不会诞生。

此后,佳能在西方国家申请了专利,与施乐的战斗正式开始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70年,NP-1100复印机终于面世。

一款彻底改变产品技术并改变商业模式的紧凑型复印机。

尽管NP-1100复印机没有盈利,但NP-L7的改进版NP-L7成为了受欢迎的产品,并确保了公司的利润。

然而,佳能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结构不如施乐和理光,难以充分发挥普通纸复印机制造商中销售额达1400亿日元的富士施乐和理光的产品优势。销售额为1400亿日元,而佳能的销售额仅为400亿日元。

1982年,佳能成功开发出超小型PPC和小型复印机PC-10(248,000日元)和PC-20(298,000日元)。自此,佳能的股价一路飙升。佳能改变了施乐和NP-1100的商业模式,并相应地在“客户和价值提供”、“盈利方式”和“竞争力”方面做出了改变。

由于产品价格高,需要强大的分销网络。由于我们的产品经常出现故障,我们广泛的服务体系广受好评。如果产品价格下降,产品故障频率减少,销售网络和服务系统的重要性就会降低,中小企业、企业和个人可能会选择购买产品。

佳能因此迅速实施了一项计划,将墨盒从维护部件更换为易于更换的一次性耗材。

随着质量标准的改变,佳能的声誉一下子提高了十倍以上。为了达到预期的价格,佳能还改变了传统的根据成本计算销售价格的方法,学习其他家电企业,从销售价格倒推计算成本。在我们的销售网络上,佳能产品不仅销售到我们自己的商店,还销售到电子商店、文具商店、相机商店等。

虽然复印机的价格较低,但墨盒等耗材足以保证公司的收入。佳能将“刀片+刀架”模式发挥到极致,将最重要的部件制成可更换消耗品。由于其外观紧凑、价格低廉、无需维护等特点,紧凑型复印机成为月销量3万台、年销售额700亿日元的热门产品。从那时起,此类复印机在办公室中变得无处不在(安装在每个部门、每个楼层),彻底改写了企业复印机的历史。

佳能,从失败和理想中诞生的竞争力

三年前,小型复印机尚未普及,但董事田中宏已经为公司的研发制定了方向。他放弃了过去的高速复印机,将三个主要领域视为公司的发展方向。这三个主要领域是个人复印机、数字复印机和彩色复印机。因为佳能经历了失败,取得了成功(AE-1),企业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能够实现梦想。

复印机与静电复印一样,需要多个技术学科的支持,包括光学、电子、机械和化学。佳能本身是一家相机制造商,其强项是光学和机械。电子技术方面,还动用了同步阅读器研发过程中引进的100多名技术人员。通过两家公司的共同努力,佳能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曝光单反相机AE-1(1976年),自此佳能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于全球相机和复印机行业的前沿。

但对于施乐来说,20 世纪 70 年代是痛苦的十年。佳能于1970年率先进入美国市场,随后是理光和美能达。 1975年,应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要求,施乐公司被迫签署一项协议,要求其向需要静电印刷技术的公司开放其专利权。结果,施乐的市场份额直线下降,在 1982 年跌至 13%。曾经占主导地位的施乐突然感觉就像一个瘪了气的球。历史上最强大的商业模式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十多年了。